夏至后面是小暑节气。小暑是24个节气桐明中的第11个节气。每年7月7日或8日,太阳到达黄经105°时为小暑。暑,表示炎热的意思,小暑为小热,还不十分热。意指局差告天气开始炎热,但还没到最热。我国古代将小暑分为三候:“一候温风至;二候蟋蟀居宇;三候鹰始鸷。”
扩展资料:
一候温风至,指小暑日后,大地上便不再有一丝凉风,而是所有的风中都带着热浪。
二候蟋蟀居宇蟋蟀,北方俗叫“蛐蛐儿”。一类有害的昆虫,身体黑褐色,雄的好斗,两翅摩擦能发声。蟋蟀音的频率取决于每秒击齿次数,从最大蟋蟀种类的1,500周/秒到最小蟋蟀种类的将近10,000周/秒。鸣声的速率与温度直接有关,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快。最普通的鸣声有招引雌性的寻偶声;有诱导庆则雌性交配的求偶声,还有用以驱去其他雄性的战斗声。
二候蟋蟀居宇指,五日后,由于炎热,蟋蟀离开了田野,到庭院的墙角下以避暑热。
三候鹰始鸷鹰是一种禽类,属于猛禽。鹰是隼形目猛禽的典型代表,在我国最常见的有苍鹰、雀鹰和松雀鹰三种。广义的鹰一词也常用来称呼鹰科的其他种鸟类(如鸢、?和鹞),甚至用来称呼某些隼科鸟类(如隼、卡拉卡拉鹰)。也是某些非鹰禽类名称的后缀(因为汉语取名多类比而有)。
三候鹰始鸷是指,再过五日,老鹰因地面气温太高而在清凉的高空中活动。
节气夏至后面是:小暑。
节气,是干支历中表示自然节律变化以及确立“十二月建”(月令)的特定节令。廿四个节气分别为:
立春、雨水、惊蛰、春分、清明、谷雨、立夏、小满、芒种、夏至、小暑、大暑、立秋、处暑、白露、秋分、寒露、霜降、立冬、小雪、大雪、冬至、小寒知御、大寒。
小暑
小暑,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一个节气,夏天的第五个节气,表示季夏时节的正式开始。 每年7月7日或8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05°时为小暑。
气象变化
小暑时节,江淮流域梅雨即将结束,盛夏开始,气温升高,并进入伏旱期;而华北、东北地区大衡进入多雨季节,热带气旋活动频繁,登陆中国的热带气旋开始增多。南方地区小暑时平均气温为26℃左右。7月中旬,华南东南低海拔河谷地区,可开始出现日平均气温高于30℃、日最高气温高于35℃。在西北高原北部,此时仍可见霜雪,相当于华南初春时节景象。
以上内容参考 百搭仿岩度百科-节气、百度百科-小暑
7月7日5点50分,小暑已至。
“暑”字拆开来就是日、土、日,土地上下都有日光的照耀。人站在天地之间,暑热上下夹击,有如蒸笼,连风中都带着热浪。牵一发就“湿”全身,汗涔涔、黏腻腻的日常即将上演。
苦夏苦夏,人胃口寡淡,语言也疲惫,最适宜读读清凉小诗、闲话杂谈,也适宜躺倒在藤椅,蒲扇摇曳中小憩。不过,可别贪恋大树底下好乘凉。民间有“冬不坐石,夏不坐木”的说法。炎热的夏天气温高、湿度大,无论露天里的木料,如椅凳,还是大可容人的巨树,经过霜打雨淋,含水分较多,表面看上去是干的,但只要人坐上去,以体温接受树木散发的潮气,就会诱发痔疮、风湿和关节炎一类的疾病。
小暑过后,即将迎来一年中最热的“三伏天”。“三伏天”是冬病夏治的养生良机,借着暑期时空的变化,引导我们调整身体清禅官能,恢复身体知觉、直觉与灵觉。
“三伏天”是指按照农历干、支纪日的排列,夏至后第三个庚日(每隔10天出现一个庚日)为初伏,第四个庚日为中伏,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。从立秋开始算起的第1个庚日为“末伏”的第1天,第2个庚山迟日定为出伏,即伏天结束。
“伏”即潜伏、藏伏之意。按照《汉书?历律志》之说,伏的真正含义是“阴气将起,迫于残阳而未得升,故为藏伏”,由此熏蒸才湿热难耐,所以应尽量减少高温下的活动,规避潮湿之气。
“三伏灸”属于灸法中的“天灸”,是利用“冬病夏治”原理,在炎热的“三伏天”施灸特定穴位,以疏通经络,调节气血,治疗冬答唯尘天好发的疾病,预防和减少该病在冬季发作。 “三伏灸”一般在午时(11:00-13:00)进行最佳,此时人体阳气较盛,艾灸疗效最好。
今年的初伏就在7月22日,冬病夏治“三伏灸”需从初伏前1周开始,连续艾灸6周,每周灸1次。或,“头伏”前1周、“末伏”后1周及“头伏”、“中伏”、“末伏”3个日子各灸1次。
节气灸(十一)丨小暑“三伏灸”穴位小结:
大椎、脾俞、神阙、关元、中脘、命门、足三里。
温和灸,每天任选3-4穴,每穴灸15-20分钟。
大椎
取穴:正坐低头,于颈部下端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处。
脾俞
取穴:在背部,当第11胸椎棘突下,旁开1.5寸。
神阙
取穴:在脐中部,脐中央。
关元
取穴:在下腹部,前正中线上,当脐下3寸。
中脘
取穴:在上腹部,前正中线上,脐上4寸处。
命门
取穴:在腰部,当后正中线上,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。
足三里
取穴:在小腿前外侧,膝盖凹陷处下方约3寸(4横指),距胫骨外侧约1横指处。
* 节气灸是根据二十四节气,选择各节气对人体脏腑功能有影响的穴位进行艾灸,利用艾绒燃烧产生的药热之气,对穴位进行熏灼温熨,以激发人体经络之气,温通气血,调整阴阳,帮助机体顺应自然界的变化,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。
艾灸早知道
✓ 艾灸时要做好保暖,避免施灸部位着凉;
✓ 艾灸前后要喝一杯温水,有助排泄器官排出体内毒素;
✓ 灸后半小时内不要用冷水洗手,2小时内不要洗澡;
✓ 灸后不要吃寒凉饮料、水果和海鲜;
✓ 饭后1小时不宜艾灸;女性经期不宜艾灸;
✓ 过饥、过饱、醉酒、大恐、大怒、大渴状态下不宜艾灸;
✓ 灸后若有余艾,要用熄灭筒彻底熄灭或放入罐中盖严熄灭;
✓ 灸后若出现极大不适或病情加重,请前往医院辩证施治。